两会新热点:聚焦“蚁族”群体
缓解就业供需矛盾 增加公共租赁住房供应有望解除蚁族后顾之忧
在北京,这些大学毕业生主要聚居在城乡接合部;在上海,大多聚居在被分成数个格子间的公寓里;而在广州,“蚁族”则主要聚居在城中村。
中国共青团网3月4日讯(记者 刘哲)小张是一名毕业一年多的大学生,怀揣着梦想,从湖南到北京,但现实社会的残酷竞争让他无所适从。谈起现况,他很无奈,“当初来北京,就是看中了大城市机会多,有更广阔的空间,更利于个人发展。现在想想,真不是那么回事儿!”
据了解,小张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换了两次工作,目前的月收入还不到2000元,其中,仅房租就占到了他收入的40%,而这还是和6个人一起合租的。他表示,现在有点后悔当初选择来北京发展。
在采访中,小张说:“大城市机会多,但是高层次人才更多。现在随便一份高薪又体面的工作,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一条就把我们这些大学毕业生给筛掉了。但就这么放弃,又感觉自己特窝囊。”
小张是一个典型的“蚁族”。像小张这样的蚁族,仅仅在北京就有10多万,在全国范围内已高达百万之多。
“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接合部的大学生。他们是犹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也是一个不为太多人所知的庞大群体。
目前“蚁族”的生存状态是:生存以上,生活以下。居住在城中村或远离市中心的郊区,拿着很低的工资,处于半就业状态;生活拮据,省吃俭用;居住条件简陋,买房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从“蚁族”的生活开销来看,房租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节省了这笔开销,对于蚁族来说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1月中旬开始,相继开幕的地方两会上,关注蚁族群体,为蚁族提供保障等成为了各地人大代表、政协会员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在北京两会期间,北京市住建委主任隋振江表示,今年北京将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依照规划、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发展公共租赁房,鼓励园区建设公共租赁房解决园区内员工的住房问题,鼓励企业参与建设公租房。“对不享受政府补贴的公租房项目,可以根据情况,面向包括常住外地人口在内的人员租赁。”
陕西省人大代表贺向东在陕西省两会上建议高校扩招的步子要放缓甚至停止,并在“蚁族”工作相对集中的高新区修建廉租公寓,改善他们的居住和生活的环境;同时,他还建议大学生自身也要转变观念,调整知识结构和就业期望值,敢于从最底层做起。
武汉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建议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建廉租房,给蚁族以保障。
重庆人大代表则建议公租房细分功能区,设大学生蚁族公寓等等。
江苏则率先在全国推出了重点针对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租赁住房,而且江苏省今年还将再增10万间公租房。对于江苏省政协委员来说,两会期间,他们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做好公共租赁住房与“蚁族”需求之间的对接。
由于就业压力的持续影响,预期未来一段时间蚁族的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大,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蚁族”成为代表和委员讨论的话题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柯惠新表示,“蚁族”构成中,有城市待业青年,也有农民工,但最受关注的是未就业或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人,而往届没有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仍有数百万人。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快速扩张,教育产业化发展引发了毕业人数激增以及专业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柯惠新说,这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等矛盾。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蚁族”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就业难和收入低,这既有大学持续扩招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有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等深层次因素的制约。我们最好不要让蚁族群体越来越扩大,这对教育来说是一种悲哀,对在校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打击,对国家的未来发展也是一种损伤。“
蔡委员认为,初次就业的机会对年轻人来说意义重大,”转变发展方式,除了对经济有影响外,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办法。“ 同时,他还呼吁,企事业单位要在情况允许下尽可能多的给大学生提供一些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认为,要吸引大学生去中小城市和乡村就业,政府要给予更完善的配套服务。”不需要教育年轻人怎么选择,重要的是通过政策来引导。“
就在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何永智、张礼慧、严琦前往北京海淀唐家岭对北京最大的”蚁族“聚居地进行考察,并打算在提案里重点强调低收入群体的安居问题。考察后,严琦委员和何永智委员异口同声地告诉记者:”公租房就应该首先满足这些最需要的人!“
来源: 中国共青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