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分数、学历证书将不会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
孙霄兵:要树立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观
创新人才培养是今后教育改革一个重要导向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
中国共青团网3月12日讯(记者悦丹)"过去我们对人才的培养,特别容易用一个标准化的模式来衡量,用考试的分数、用学历的证书来衡量。"在今天上午的教育部谈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集体采访上,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今后要改变这种情况,要树立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等观念。"
孙霄兵说,培养各级各类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是这次规划纲要突出解决的一个亮点。规划纲要的多个部分,都涉及到这个问题,特别是提出要通过改革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在体制改革部分专门写了一章,要推进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
"也意味着今后我们的改革,要把人才的培养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导向。"孙霄兵说,这次规划纲要的制定与之前的一些文件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进一步突出以人为本、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培养首先就是要更新人才培养的观念。
"过去我们对人才的培养,特别容易用一个标准化的模式来衡量人才,用考试的分数、用学历的证书来衡量人才,今后要改变这种情况。"孙霄兵说,要树立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等观念。
"还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孙霄兵说,要推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还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
孙霄兵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让教育教学的评价,更加适合各种人才培养和多样化人才涌现的要求,防止用一个政策进行评价。社会各界中,对人才的评价也要有一种新的方式,要有多种人才评价的方式,克服唯学历、唯分数评价人才的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培养人才的社会环境,使各级各类人才能够涌现,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