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剖析
——摘自2010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手册(试行)
原则上每校剖析两个专业,学校推荐1个,专家随机选择1个。专业剖析的手段主要包括:听取专业带头人介绍、查阅资料、深度访谈、座谈会以及实地考察等。专业剖析的主要内容与方法见如下。
(1)专业剖析的主要内容
考察项目 |
主要考察点 |
一、 专业设置 与人才培 养模式 |
1.能根据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并能根据行业、产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专业口径宽窄适当,对全国、本省、本地区同类专业情况了解程度; 2.专业建设有规划,目标定位准确,建设思路清晰,实施方案具体,保障措施得力,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 3.有一套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变更而适时调整更新,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表述准确,人才培养方案可操作性强; 4.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
二、 课程体系 和课程改 革 |
1.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 ; 2.校企合作制订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实施“双证书”教育; 3.重视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注重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选用优秀教材; 4.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 |
三、 师资队伍 |
1.专业教学团队知识、职称、年龄、学历等结构合理; 2.专业带头人在行业企业有一定的影响力; 3.专任教师具有行业、企业经历比例较大,“双师”素质比例较高; 4.聘请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双师”结构合理; 5.专任教师教科研情况及取得的显性成果; 6.师资队伍建设有规划,引进、培养有举措,经费有保障。 |
四、 教学条件 |
1.校内实训基地能够满足教学计划的安排,生产性实训比例逐步加大; 2.每个专业有若干个深度融合的企业,注重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有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3.校外实习基地运行状态良好,保障机制完善; 4.图书资料、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开发利用较好; 5.教学专项经费投入及增长情况。 |
五、 教学管理 与教学改 革 |
1.教学管理制度完备、规范,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学生管理队伍健全,教师教学档案规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备,教学运行稳定有序,执行有力; 2.注重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完备、台账齐全; 3.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多元的考核评价方式,融“教、学、做”为一体; 4.重视教师教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四技”服务开展情况及成效。 |
六、 人才培养 质量与社 会声誉 |
1.生源质量,第一志愿录取率、新生报到率; 2.建立了就业保障机制,毕业生就业率、签约率,就业质量; 3.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素质教育改革创新的措施、力度、成效,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计算机英语考试通过率,职业技能竞赛参与与获奖情况; 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介,专业在行业企业的知名度。 |
七、 专业特色 |
1.人才培养模式; 2.教育教学改革; 3.产学研合作及社会服务能力; 4.专业的示范辐射效应。 |
(2)专业剖析的方法要点
◆对平台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奇异点并初步分析其原因。
◆听取专业带头人介绍专业建设情况,查阅相关资料。为全面、准确地掌握情况,如果信息不足应及时索取。
◆对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内容要有针对性(如分析出现奇异点的原因,了解资料中出现的疑点问题等),同时要注意引导被访对象全面真实地反映专业建设情况。
◆有选择地参观、考察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走访合作企业,听取说课等。
◆对专业剖析情况进行总结,在全面、准确掌握该专业实际状态的基础上,填写《专业剖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