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躺平’现象融入思政教育教学专题研讨会”。
马院老师进行了理论准备,学习了《光明日报》13-15版“教育周刊”刊发“三堂大思政课”精彩文章,分别是:“韩震:躺平绝非人生正途|“三堂思政大课① ”;“陈培永:躺赢只会输掉人生|三堂思政大课② ”;“冯秀军:惟有奋斗不负此生|三堂思政大课③”,并撰写了心得体会。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在各门思政课中有机融入文章观点和内容”,有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教研室主任蒋潇潇主持会议,首先讲述了“躺平”不良思潮的缘起,结合“思修”人生态度、/人生观念这一章节和“躺平”这个概念进行有机结合。
王艳君老师分析现在社会上有哪些“躺平”的社会现象,包括生活上的,职场上的,学习上的.......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躺平”的现象发生,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产生共鸣,共情思考。总结——躺平不可取 躺赢不可能 奋斗正当时!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张亚娟老师从《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角度论述了“躺平”现象。“躺平”的发生有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结合这门课的第二章——中国经济形稳势升。“躺平”的状态下,也能发掘新的奋斗点和机会。结合学生的实际,从“躺平”讲到经济讲到就业创业,激励当代大学生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发掘不一样的切入点,创造自己的价值。
周姣老师接着从《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角度论述了“躺平”现象。结合第二章——中国经济形稳势升,第五章中国文化的相关概念,讲述了不能“躺平”的原因。讲述了不能躺平也不能躺赢。需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反对不劳而获,躺平族。
张冰娜老师结合《习思想》这门课,从这门课的角度论述了“躺嬴”的概念。有的人生下来选择躺平,有的人躺赢,有的人选择奋斗。从《习思想》国际形势的角度,国家发展进步的角度,表明了“躺平”的不可取。从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的角度,讲述了”躺平”的不可取。讲述了促进学生奋斗的方法:看到 想到(信息加工的过程) 做到。
叶晓丹老师从《毛概》这门课的角度论述了“躺平”的结合点。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的角度,躺平就不能产生新的生产关系,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人的主体性的理论看,不能像动物一样躺平,放弃人的本质属性;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下,不能选择躺平,选择躺平就不能有现在的社会,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中国各阶段的领导人的奋斗事迹的角度,阐述了不能“躺平”。
最后王艳君副院长根据各位老师的论述进行了总结,从各门课的角度分别补充了“躺平”的概念和马院各门课在上课课程中的有机结合。提出希望:期待各位老师在往后的实践课程教学中能真正进行有效的结合。